t难逃清运再添亡魂算命货币寒冬加密
11月10日的新加坡高等法院文件犹如一纸死亡证明,宣告了加密货币借贷平台Hodlnaut的终结。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加坡公司,如今却要在监管机构和债权人的注视下走向清算之路。说实话,看到又一个加密货币平台倒下,我内心五味杂陈——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Terra暴雷引发的连锁反应。 记得去年8月,Angela Ee Ming Yen和Aaron Loh Cheng Lee两位专家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司法经理时,业界还对他们寄予厚望。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残酷,经过15个月的挣扎,他们最终也不得不承认:这家公司已经药石罔效。作为清算人,他们面前是超过1.7万名心急如焚的债权人,这个数字光是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。 我特别注意到清算团队在声明中提到的一个细节:由于债权人数量过于庞大,单独回复每个询问根本不现实。这就好比急诊室里突然涌进上千名患者,医生只能选择用广播的方式发布诊疗方案。他们将通过官网和邮件定期更新信息,但说实话,这种"批量处理"的方式恐怕很难平息债权人的焦虑情绪。重组梦碎:债权人为何选择"拔管"最让人唏嘘的是,Hodlnaut本有机会通过重组续命。但债权人们最终投票选择了"拔管"——不是因为他们冷血,而是重组方案中那个要命的条款:允许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原管理团队继续掌舵。这就像是让酗酒的司机继续开车,换谁都会投反对票吧? 更耐人寻味的是新加坡警方正在进行的调查。虽然目前还没定论,但"潜在欺诈"的调查方向已经足以让市场浮想联翩。我不禁想起FTX暴雷后的那场闹剧,希望Hodlnaut不要成为另一个加密版的"庞氏骗局"案例。 说到Hodlnaut的病因,就不得不提去年那场震惊业界的Terra崩盘事件。这家公司因为押注Do Kwon的算法稳定币系统,一夜之间蒸发了1.9亿美元——这相当于他们大半的家底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很多机构都把Terra当作"稳赚不赔"的买卖,这种盲目乐观最终酿成了苦果。 有意思的是,就在Hodlnaut走向末路的同时,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却在回暖。根据CoinGecko的数据,虽然24小时内微跌0.09%,但年度涨幅高达55.27%。比特币依然稳坐半壁江山,占据了49.85%的市场份额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,恰恰说明了加密货币市场的残酷:牛市也不能拯救所有玩家。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,突然想起一位华尔街老交易员的话:"在金融市场,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。"Hodlnaut的故事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这个案例最大的启示或许是:当一家公司把身家性命都押在某个"稳赚不赔"的创新上时,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刻。从临危受命到无力回天
Terra余震未平:1.9亿美元的学费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9月23日主流币市:震荡中的微妙平衡,我们该如何把握?
- Lido真的会颠覆以太坊的安全根基吗?一场被夸大的危机讨论
- 公链投资黄金时代已逝?散户还能否抓住下一个以太坊?
- V神这些年到底有多少ETH?他真的一次都没套现过吗?
- 富达投资重磅发声:以太坊现在是个捡漏的好机会?
- Polkadot的蜕变之路:从高门槛竞拍到普惠生态
- 元宇宙房产热潮:普通人也能抓住的暴富机会?
- 疯狂十分钟:一则假新闻如何让比特币坐上过山车
- 市场风云变幻,聪明资金已经悄悄布局
- 币圈狂欢:大饼以太强势拉升,上车机会就在眼前
- 密码学大咖手把手教你玩转Web3安全
- Big Time狂欢背后的隐忧:谁在真正掌控这场财富游戏?
- 交易智慧:老司机的市场生存法则
- 卡尔达诺ADA:这只慢牛真能在加密货币竞赛中逆袭吗?
- 卡尔加里市民陷入加密货币骗局漩涡:一年被骗1.5亿人民币!
- 比特币这轮暴涨能持续多久?警惕市场可能出现的回调信号
- 比特币或将迎来狂暴牛市?资深分析师揭秘4.5万美元前的最后上车机会
- 比特币突破2.8万美元关口,牛市真的要来了吗?
- 深度解析:一个优质公链项目背后的故事
- 打破社交金融困局:如何设计一个真正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模型?
- 搜索
-